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- Welcome

昭远智库

Research

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

咨询热线
138-1648-4378

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

电话传真
021-65537820

延缓衰老的秘密,藏在果蝇染色体的末端?

发布日期:2022-01-29    作者:昭远制药    

当詹姆斯·沃森和弗朗西斯·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模型之后,DNA的复制问题立即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,细节越来越清晰,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,比如在线状DNA的复制过程中,首先需要一小段RNA作为引物,之后这段引物会被切去,由此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缺口。麻烦的是,DNA聚合酶无法掉过头来把这段缺口给补齐。如此一来,新复制的DNA末端就短了一小截。这似乎是一个巨大的自然漏洞,因为如此一来,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加,DNA会变得越来越短,最终肯定会影响基因的功能,进而迫使细胞崩溃。科学家一时对此无法理解,以至于沃森在1972年将其称为“末端复制问题”。

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

如何解决末端复制问题,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。


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,著名遗传学家赫尔曼·穆勒就已发现,果蝇染色体末端存在一个特殊的结构,并将其命名为端粒。当末端复制问题提出之后,端粒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,但当时缺少适当的研究手段,大家只能对其望而兴叹。直到1978年,伊丽莎白·布莱克本的介入,事情才出现了转机。


布莱克本于197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,随后进入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,她的研究计划很直接,就是对端粒DNA进行测序,进而分析其功能。因为布莱克本在在剑桥大学的导师是著名生化学家弗雷德里克·桑格。桑格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,第二次获奖就是因为发明了DNA测序技术。尽管早期的DNA测序工作极度繁琐,需要较高的技术素养,好在布莱克本是桑格的学生,对测序工作拥有绝对的信心。


布莱克本遇到的麻烦在于,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都很长,以当时的技术水平,根本无法对其进行全部测序,就算信心再强也不行。为了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,她把目光转向了四膜虫。四膜虫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,结构简单、通体透明,有些染色体序列很短,就像较短的句子更容易读懂一样,较短的染色体也比较容易测序。


后来布莱克本结束了在耶鲁大学的博士后生涯,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助理教授,继续研究四膜虫。她大量提取四膜虫染色体,反复分析其末端碱基序列,结果非常令人吃惊,四膜虫染色体端粒中居然含有大量简单的重复序列,重复次数可达几十次甚至上千次。更为奇怪的是,这些重复序列并不表达任何蛋白质,它们就像是贴在染色体两端的封条,除了可以防止不同染色体末端相互融合,看不出其他价值。


这一结果很快引起了分子生物学界的重视,但末端复制问题仍然悬而未决。

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

根据布莱克本的猜测,端粒的简单重复序列可能是单独添加的结果,因此应该有一种的酶专门负责此事。如果果真如此,那段小小的缺口也就不成问题了,那完全可以靠端粒酶再次补齐。这个天才的猜想后来被她的学生所证实。


1984年4月,卡罗尔·格雷德加入布莱克本的研究团队攻读博士学位,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催化合成端粒的酶。1985年6月,格雷德终于找到了确切的证据,证明四膜虫细胞内确实存在一种酶,专门用来延长端粒重复序列,简称为端粒酶。端粒酶中不但含有蛋白质,而且含有一段RNA序列,这段RNA就是补齐引物缺口的模板。自此,生物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因工程系统浮出了水面,同时使得布莱克本和格雷德与另外一名学者分享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

端粒和端粒酶是一套完美的生化合作体系,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内,对于维持DNA的完整性具有得要意义。如果缺失端粒序列,染色体可能很快被降解,细胞功能也很快遭到破坏,外在的表现就是衰老。由此人们自然会感到好奇:如果延长端粒的长度、或者强化端粒酶的活性,是否能够缓解细胞的衰老呢?


为此科学家展开了复杂的研究工作,结果发现,如果端粒序列发生突变,细胞确实容易提前衰老,而功能正常的端粒则可以延迟细胞衰老。与此对应的是,强化端粒酶活性,也有同样的效果。正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活力,生殖细胞才需要大量合成端粒酶,以此确保精子与卵子的染色体健康。但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,大多数体细胞都丧失了端粒酶活性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由于体细胞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无法弥补末端的引物缺口,导致染色体持续变短,必然推动体细胞走向衰老。而细胞衰老的整体表现,就是机体的衰老。


发现这些规律之后,研究人员欣喜若狂,他们天真地以为,人类已经发现了长生不老的秘诀——如果通过基因工程延长体细胞的端粒序列,或者强化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,不断补足复制过程中缺失的引物缺口,理所应当的就能够延长机体的寿命。但随后的研究却得到了大量混乱的结果,有时甚至自相矛盾。现在相关研究已经恢复了冷静,大家基本接受了这样一个朴素的事实:在端粒和衰老之间,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,而非简单的线性过程。端粒长度的改变,可能引发大量基因功能的改变,其中涉及的基因多达上千种,许多都涉及细胞的功能与寿命。但现在仍然很难断定,到底是端粒变短导致衰老,还是衰老导致端粒变短。可以确定的是:端粒长短与细胞寿命密切相关,不过关系链相当混乱,很难从中得出某种确定的线索。


此事也容易理解,毕竟衰老是重要的生命事件,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,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。端粒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种,而非全部。衰老的本质是细胞协调能力的改变,而非某种具体功能的改变。端粒序列缩短不过是细胞协调能力下降的一种表现形式。如果强行通过基因工程强化端粒酶活性,确有可能补足缺失的端粒,但由此造成的结果却并不乐观,有时甚至会导致细胞癌变。因此,目前仍然看不到利用药物控制端粒来延长寿命的希望。


不过在自然状态下,较长的端粒序列确实意味着较长的细胞寿命。年老的个体不仅端粒变短,端粒酶的活性相应变弱。因此端粒长度可以作为衡量衰老的重要标志,但人为延长端粒并非防止衰老的有效手段。这就是问题的复杂性所在。无数的历史都在告诉我们,人类总是很难轻易获得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。


现在科学家转而关注如何在自然状态下有效维持端粒的长度,这也是布莱克本的兴趣所在,毕竟其中寄托着人类经久不衰的长寿梦想。为此布莱克本和同事展开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,在海量的因果关系中,他们钓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,那就是,人们承受的压力越大,细胞内的端粒就越短,同时端粒酶水平也越低。也就是说,压力是影响端粒长度的重要因素。对此结果的初步理解是,压力会提高机体皮质醇浓度,而皮质醇可以抑制端粒酶活性。由此而得出的结论非常明确:凡与心理压力有关的因素,都可能对端粒具有直接的破坏作用。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机制,因此值得广泛关注。


明白了压力与端粒之间的关系,应对策略也很简单:只要缓解压力,就能维持端粒长度,缓解衰老进程。那么哪些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呢?选项其实有很多,诸如坚持锻炼、健康饮食和适度的社交活动等等,但最有效而且廉价的措施,居然是冥想!布莱克本认为,冥想不但能够缓解端粒的磨损,甚至可能延长端粒的长度。



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

Baidu
sogou